在蓝天下幸福成长——新郑市儿童事业发展综述
“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,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,爱祖国,爱人民,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……”凉爽初夏,微风轻拂,轩辕湖畔碧波荡漾,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唱的《少年先锋队队歌》歌声嘹亮。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,儿童事业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。多年来,新郑市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工作,竭诚为广大少年儿童服务,让“祖国的花朵”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勤奋学习、快乐生活、全面发展。 德育教育为先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,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,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,贯穿德、智、体、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,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。 5月19日上午,龙湖镇柏树刘小学特邀请青年演讲家王枫老师到校作“感恩教育”报告。全校师生、家长等1500余人聆听了报告。 王枫老师通过“心灵对话,现场互动”的方式,从自身的经历开始,从人性的本质出发,以治心扶志为本,借助音乐和环境氛围,用他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心语引领大家回顾过去的点点滴滴,反思自己,又以情理交融、催人奋进的激励,点燃同学们心中的激情。许多小学生情不自禁地走上主席台,诉说了自己对父母无尽的爱,有的已泣不成声。大家都表示,自己一定会珍惜这份心灵深处的感动,用行动实现知恩感恩。许多小学生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感情,深情地发出了“老师,您辛苦了!”“爸爸、妈妈,我爱你们!”朴实而感人的呼唤。 新郑市将“感恩教育”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之一,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,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,使小学生懂得在成长的道路上,离不开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,从而知道要学会感恩,懂得回报。 教育资源提质 5月23日下午,龙湖镇沙窝李小学的操场上,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操正在上演。孩子们一个个手里抱着足球,随着音乐欢快起舞,小小的足球在他们的脚下变得调皮和有节奏。 新郑市足球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。足球操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体质,提高了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,而且让学生们在快乐运动中提升了整个校园的精神面貌。 除了各种特色活动,2015年,新郑市还围绕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投入、强力保障,出资9700万元,新建、改(扩)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;出资1020万为全市部分中小学、幼儿园配备、更新了教学设施;发放资助金1735.2万元,直接受益学生24421人次。 教育体系完善 今年5月7日凌晨,龙湖镇小乔村一出租屋发生火灾,租户陈建立一家4口均被烧伤。其中,陈建立本人烧伤面积达70%;3岁女儿烧伤面积达40%,头部受到严重撞击;12岁儿子烧伤面积达20%。每天近4万元的治疗费用,给该家庭经济和精神上带来了双重打及击,在得知这一消息后,新郑市立即启动慈善救助,为他们送去2000元的救助资金,并利用媒体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倡议。 陈建立一家能得到救助,得益于新郑市实施的“意外伤害儿童紧急救助项目”,除了“意外伤害儿童紧急救助项目”,新郑市还实施了“走向明天——脑瘫儿救助项目”。为该市0—6岁的城乡低保、城市低收入及农村生活困难家庭的脑瘫儿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经济救助。活动开展以来,共为48名脑瘫儿童发放救助金24万元。还有“困境儿童——助养项目”,活动开展以来,共为9名困境儿童发放救助金10800元。 此外,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前夕,新郑市领导来到特殊教育学校,向残障儿童送上美好的节日祝福。 近年来,新郑市高度重视教育,特别是不断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。2015年,该市投入一百多万元,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、公共设施建设,为学生购置医教结合等康复训练器材,并对教学楼、综合楼等进行文化建设。同时严格执行对特殊教育学校困难寄宿生资助政策,保障每生每年教育经费不低于6000元,彻底解决了残疾学生家庭孩子的上学困难问题。 截止今年2月份,新郑市统计有孤儿167人。对符合要求的孤儿,政府为每人每月发放养育金600元。 2011年至今养育金已足额发放,未发生挤占、挪用、骗取等乱花乱用、违规违纪现象。 |
|
